黄色av网址在线|人人爽人人爽av|国产免费传媒观看|久草一区一区三区|激情亚洲人妻视频|日本三级片成人在线播放|老司机伊人99久久精品|rihanzaixianoumei|自拍偷拍综合|少妇富婆一区二区三区

  王寵惠(1881-1958)字亮疇。原籍廣東東莞,生于香港。1900年畢業(yè)于天津北洋大學堂法科,后留學日本。1911年返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任外交總長,后改任司法總長,不久辭職。1917年后任職于北洋政府。1927年后歷任國民黨政府司法部長、政府委員、司法院院長、外交部長等職。解放后去臺灣。著有《憲法平議》、《憲法危言》等,譯有《德國民法》。

  中國獲大學文憑第一人

  1895年,清政府在天津設立北洋大學堂(現(xiàn)天津大學),在全國招考學員,王寵惠在港報名參加了這次考試,并以優(yōu)異成績被錄取為法科學生。1900年的正月二十六日,他以北洋大學第一名最優(yōu)等生的身份,領到了考憑(即文憑)。作為我國第一所新型大學的第一屆畢業(yè)生,王寵惠的這張文憑上有“欽字第壹號”,所以這張文憑也是我國有據可查的第一張大學畢業(yè)文憑。 文憑正文開頭書有“欽差大臣辦理北洋通商事務直隸總督部堂裕為……”文憑內有對北洋大學的簡介、對學生的介紹和鑒定、學生所學課程等內容。

  中國首位海牙國際法庭法官

  1923年,作為當時中國最有名的法學家之一,王寵惠受北京政府的委派,出任海牙國際法庭法官,成為了海牙國際法庭的第一任中國籍的法官。擔任國際法官,王寵惠堅持以公平適當?shù)脑瓌t處理國際糾紛,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法學修養(yǎng)和紳士風度,世界各國的學者和政治家無不為之折服。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1946年,王寵惠作為中國方面的代表出席了聯(lián)合國成立大會,他對聯(lián)合國憲章的制定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并被委以潤色和審定聯(lián)合國憲章中文版工作的重任。

  國民政府第一法學家

  王寵惠深入研究《臨時約法》,先后著有《憲法芻議》、《比較憲法》等影響深遠的書籍。他在中國民法和刑法上的貢獻也為人所稱道,1928年,王寵惠開始主持修訂刑法,他在《刑法第一修正案》的基礎上,起草了《刑法草案》。這一草案廢除了舊刑法中受傳統(tǒng)禮制影響的內容,確立了在刑事懲罰方面所有國民在法律面前平等的原則。草案最終于1928年通過,即中國歷史上第一部以法典的形式頒布的刑法典——《中華民國刑法》,王寵惠因此被譽為中華民國第一法學家。

1
王寵惠 
2
1900年王寵惠在天津北洋大學畢業(yè)時的考憑,這是中國近代第一張大學畢業(yè)文憑。 
3
王寵惠在海牙國際法院。 

  王寵惠作為中國典型的知識分子,能夠在政壇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孫中山。孫中山對王寵惠的法學才華十分器重,無論是王寵惠在美國留學期間,還是游歷歐洲期間,孫中山都曾約王寵惠晤談。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在挑選內閣成員時,孫中山力挺王寵惠為外交總長,使得年僅30歲的王寵惠取代呼聲甚高的著名外交家伍庭芳出任臨時政府外交總長。

    深得器重 知遇孫中山走上革命道路

  王寵惠在日本留學期間與秦力山等人創(chuàng)辦《國民報》,孫中山鼎力支持,還接濟其經費。1904年,王寵惠在耶魯大學學習時,又與正在美國舊金山宣傳中國革命的孫中山相見,期間還發(fā)生了一個標志性事件,王寵惠協(xié)助孫中山起草了《中國問題之真解決》,闡明中國革命勢在必行,呼吁外國人支持革命,推翻清朝統(tǒng)治,標志著王寵惠正式走上革命的道路。

    學而優(yōu)則仕 臨危受命擔任民國首任外長

  1911年9月, 王寵惠由歐洲回國,抵天津時,武昌起義爆發(fā)。12月25日, 孫中山自美洲回國, 各省代表在南京舉行會議, 王寵惠以廣東代表身份出席, 并被選為各省代表會議的副議長, 這次會議選舉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tǒng)。1912年元月,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tǒng),提名王寵惠為外交總長。當時有人提出王寵惠資格不足,建議起用外交經驗豐富的伍廷芳。但孫中山力挺王寵惠,稱“吾人正當破除所謂官僚資格,外交問題,吾自決之,勿怯之。”

    政壇沉浮 打造士人“好人政府”

  中國處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以蔡元培、胡適、梁漱溟、王寵惠等人為核心的一群知識分子在《努力周報》上發(fā)表《我們的政治主張》,認為中國的政治軍閥混戰(zhàn),國無寧日,是因為“好人”不愿參與政治,讓壞人當?shù)。為此,他們提出由知識分子中的“好人”組成“好人政府”,努力改變政府腐敗的現(xiàn)實。1922年9月,王寵惠等人組成“好人政府”的愿望成真,王寵惠出任國務總理?上А昂萌苏痹谲婇y混戰(zhàn)的特殊年代,沒有強有力的組織和武裝力量的支撐,也缺乏人民的支持,無力控制當時的混亂政治局面。僅70天,王寵惠執(zhí)掌的“內閣”就倒臺了。

3
1912年1月5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召開第一次內閣會議。這是內閣會議的會場。正中為孫中山、左三為黃興、左二為外交總長王寵惠、左一為財政次長王鴻猷、右四為財政總長陳錦濤、右三為教育總長蔡元培、右二為教育次長景耀月。 
1
1912年孫中山委任王寵惠為外交部總長的委任狀。 
  王寵惠一生品德清正、學識悠長、仕途通達,如果按照中國傳統(tǒng),以“立德、立功、立言”來衡量一個人終生成就的大小,那么,王寵惠是近代中國在這三個方面都達到很高層次的不多的達人之一。

    不貪名利 晚年貧困仍不失謙謙君子風格

  王寵惠至死都沒有改變他的士君子人格。據說,由于他平生不貪名利,結果,當他晚年生病的時候,困頓得都拿不出錢來治病,而只能靠別人的捐贈清償醫(yī)藥費。除此以外,如果不因人廢言,我們也得坦率承認,王寵惠給我們留下的豐厚的法學和外交思想遺產,至今我們仍然可以從中得到有益的啟示。

  王寵惠大事年表

  王寵惠(1881-1958),1881年10月10日生于香港荷里活道75號道濟會堂,字亮疇,祖籍東莞虎門鎮(zhèn)王屋鄉(xiāng)。 

  1887年(光緒十三年):入讀圣保羅學校,初識孫中山。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畢業(yè)于天津北洋大學,獲得中國第一張大學畢業(yè)文憑。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立大學。期間和孫中山討論“五權憲法”,并起草《中國問題之真解決》。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赴歐洲留學,被選為“柏林比較法學會”會員,并將《德國民法》譯為英文。 

  1911年:膺任第一任南京臨時政府外交總長。 

  1913年:受聘復旦大學副校長,先后出版《憲法芻議》、《比較憲法》等書。 

  1921年:被選為國際法庭副裁判長。當年冬季赴華盛頓出席九國會議,嚴斥日本“二十一條”無理。 

  1927年:出任南京政府司法部長。 

  1930年:膺選為海牙國際常設法庭的正式法官。 

  1946年王寵惠代表中國出席了聯(lián)合國成立大會,對聯(lián)合國憲章的制定提出了建設性建議,并承擔聯(lián)合國憲章中文版的潤色和審定工作。  

  1949年:到香港養(yǎng)病,隨后赴臺灣。 

  1952年:任臺灣東吳大學董事長。 

  1958年:3月15日凌晨病逝,安葬于東吳大學校園內山坡上。

1937
1937年,外交部長王寵惠(中)與日本記者交談。 
1948
1948年,南京國民政府司法院院長王寵惠。 
1936
1936年,廣東,王寵惠(左一)與香翰屏、李大超、褚昌年合影。 

  作為學者,他學貫中西,在憲法、刑法、民法、國際法等領域都有精深的造詣,并是中國第一個在海牙國際法庭供職的中國法學家。作為政治家,他曾一度擔任中華民國國務總理,此后又長期身居國民政府的外交總長、司法總長等要職。僅憑他在政、學兩界取得的這些成就,我們就不得不承認,王寵惠是近現(xiàn)代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一位叱咤風云的傳奇人物。

  
全媒體中心出品  
編輯:趙芳  
時間:2011年10月12日
  系列專題
警察制度創(chuàng)始令西人嘆服
欽定憲法大綱:越改越專制
《鄂州約法》倡開百年民主之風
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之失
中國近代法學教育風雨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