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會所"不能成監(jiān)管"真空區(qū)"
毫無疑問,不論是北京故宮還是承德避暑山莊,這些都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都應該有著公共屬性,在這些場所修建豪華私人會所,顯然損害了公眾利益。退一步說,即使在非公共場所開辦私人會所,也不能因為“私人”而逃避監(jiān)管,對私人會所的監(jiān)管應成為常態(tài)化、制度化。此外,開辦私人會所是否依法獲批,對收取的高額會費的來源及流向如何監(jiān)管,如何讓私人會所在陽光下運行,相關部門責無旁貸。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些城市開設豪華私人會所,原本也并非什么壞事,但對于私人會所的規(guī)范化管理,以及對進入會所的人員身份的鑒定,長期以來都由于私人會所的隱蔽性成為謎局。 私人會所如此神秘,是否會成為滋生腐敗的溫床?此前媒體報道的吉林長春市某私人會所為官員找“小三”,多名女大學生前往應征。私人會所的不公開性,注定了其中發(fā)生的各種行為都屬于“地下活動”,私人會所內是否存在權錢交易、色情交易或者貪污腐敗等違法亂紀行為,這些顯然都不能成為“真空區(qū)”,需要監(jiān)管的大力介入。
京ICP備13018232號-3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230016 |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B2-2020355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0425 |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0541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京)字第181號 | 出版物經營許可證京零字第220018號 | 京公網安備11010702000076號
網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642 3089